140人中毒! 苗中山市場烤鴨攤驗出沙門氏菌
沙門氏菌中毒在台灣排行第二(
1),2014年在歐洲也曾造成群聚感染(
2)。
事件發生與特定幾樣食品有關,最常見的是蛋、其次是肉。
這些食品的共通點就是蛋白質含量很高,高量蛋白質對於沙門氏菌來說是生長溫床。
例如這次的烤鴨,剁剁剁,買回家,涼涼的直接吃,就中了。
沙門氏菌說實在是無所不在,蟑螂、老鼠或是禽類鳥類,都是帶原者。
以上生物容易出現在衛生不良的食品製造場所,若該處生產出來的食品未再加熱,
吃下去很難不中獎。
保險起見,衛生不良場所買來的食品,盡量加熱後再食用。
其實這沙門氏菌和蛋品比較有淵源。
沙門氏菌一般是存在雞鴨鵝等禽類腸道中,菌體會隨著禽類的糞便排出。
禽類下蛋,蛋是透過泄殖腔排出,過程中沾到一些糞便是難免的。
沾到糞便的蛋透過洗選後,蛋殼表面的菌量會較沒洗的下降。
儘管洗選過,蛋殼上仍可能殘留少量的沙門氏菌,故在打蛋時,須避免蛋殼汙染蛋液。
就算蛋液打好了,也要儘快進行調理或食用,因為沙門氏菌易在室溫下繁殖,
蛋液若長時間放置,則必須冷藏。
有些用得到蛋液,又不用加熱或加熱不完全之食品,
例如提拉米蘇、三明治,若加工製程中控制不當,則易有沙門氏菌汙染的風險
1. http://www.fda.gov.tw/TC/siteContent.aspx?sid=2572#.V_3oaOB96Uk
2. http://wwwu.tsgh.ndmctsgh.edu.tw/NICC/NEWS/10501%E6%84%9F%E6%8E%A7%E5%9C%92%E5%9C%B0-%E8%AA%8D%E8%AD%98%E6%B2%99%E9%96%80%E6%B0%8F%E8%8F%8C%E6%84%9F%E6%9F%93%E7%97%87.pdf